周一早上七点四十分,陆家嘴地铁站。上班高峰未至,人流还不算密集,陆博士迈着大步穿过人群出站,然后步行十分钟来到公司所在的写字楼。新来的保安客气地跟他点头示意,他猜测陆博士有可能是自己的同事,因为他是这幢楼里来得很早的人。除了物业,还有谁需要来这么早?

  八点前进办公室

  交代一下:陆博士年近四十,理着典型四川男人的平头,穿衬衫但不打领带,配深色休闲裤和不算新的黑色软皮鞋,衣着相当朴素。他每天差不多跟大楼的保安、保洁同一时间上班,不过他的职业是基金经理,替30多万持有人打理十来亿资金。公司并没硬性规定基金经理一定要在八点之前上班,但陆博士和他的同事们总是尽量来得早一些,因为这意味着你比别人有更多一点的时间来消化从夜晚到早晨发生的各种变化。

  八点钟,陆博士泡好一杯铁观音,坐到电脑前开始浏览重要新闻与券商研究报告。其间看到一位外出调研的消费行业研究员已经回到公司,便向他简单了解一下一家白酒公司的最新情况。

  这时,基金经理已经差不多到齐了,每个人都安静地在自己的位子上快速翻阅当天的财经报纸,阅读的重点是宏观政策与上市公司报道。

  晨会

  八点四十分,晨会时间。所有在公司的基金经理和投资经理围着长长的会议桌坐成一圈,外圈挤满了行业研究员和交易员。待公司的研究总监、投资总监和总经理坐定,晨会随即开始。主持人将当天财经新闻及行业新闻中的重点消息拎出,相关人员作出相应的点评或说明,此外,研究员还会对出现异动的个股及刚进行调研的个股做简单通报。

  晨会进行大约半小时,随后清场,行业研究员与交易员全部退出,留下基金经理、投资经理与投资总监等投资决委员会人员做开盘前的最后部署。

  好股票值得耐心建仓

  九点半,陆博士从会议室中走出来,回到自己的座位,在公司内部系统中下达了一串买卖指令。前段时间陆博士刚对组合做过比较大的调整,除了把仓位降下几个百分点外,还砍掉了一批中小盘股,把相应的仓位加到周期类的股票上。当做完这些,陆博士感觉终于可以轻松一些了。

  今天陆博士的基金要做的交易不多,最主要的是继续一只股票的建仓。他对这家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相当乐观,并决意重仓持有,不过该股票的流动性比较差,稍微多买一些就会有比较大的涨幅。对于这只心目中的潜力股,陆博士希望低调进入,因此抱着极大的耐心,每个交易日仅买入两三百万。陆博士算了一下,到现在为止已经过去了半个月,大概还要半个月的时间,他就可以完成对这只股票的建仓了。

  研究还是盯盘?

  完成这些之后,刚好开盘。他在Wind上快速浏览了一下主要指数和二十多只重仓股的行情,确认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后,他推开笔记本,开始在自己的台式电脑上阅读重要的研究报告。

  陆博士所在的基金公司一直较为推崇价值投资,时常挂在公司投资总监嘴边的话是“不要离市场太近”或“不要天天盯盘”,加上陆博士本身是做研究出身,他本人也确实希望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精选个股。

  话虽如此,作为背负着巨大排名压力的基金经理中的一员,想要戒掉看盘的习惯还颇有些难度,这个行业里有很多基金经理每天都是雷打不动地四小时盯盘,他们当中不乏研究员出身的。事实上,很多公募基金研究员在晋升为基金经理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学习技术分析,而一些私募大佬近年来却在逐渐皈依价值投资。陆博士不知道该怎样解释这一现象,每次与同行聊及此事,大家都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

  如果不外出调研,陆博士每天要花六七个小时来阅读各类研究报告,包括主流券商的策略报告,公司和行业的深度研究报告以及一些业绩快报点评。研究报告以泛读为主,重点是关注其中的逻辑与论据。例如,在阅读策略报告时,陆博士会重点看多空双方的论据分别有哪些,当中是否有自己没有考虑到的,这是否会影响到自己对市场的判断等。

    基金经理也做销售

  中午十一点半至下午一点是陆博士的午休时间。写字楼内设有食堂,但一年到头陆博士也难得去那里吃上几顿饭。倒不是因为食堂的饭菜不够可口,而是因为午餐大多被安排来见客户了。

  每天这个时间,陆博士都会被公司销售部门的同事带着赶赴附近的餐厅,在那等着他的可能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经理,也可能是某个银行渠道的重要人物。他们或者是准备申购至少数百万份陆博士管理的基金,或者是准备向自己的大客户推荐陆博士的基金,希望听到基金经理下一阶段的市场判断和操作思路。

  尽管基金业绩是考核陆博士的唯一标准,但对基金公司来说,如果业绩无法转换成规模,那也是徒劳。因此,每逢销售部门有此类需求提请投研部门支持,陆博士也都会在不影响自己重要工作的情况下尽量配合。

  除了午饭时间,每天下午三点收盘后也是会见客户的密集时间。如果赶上市场有重要变化,陆博士有时一周要见五六拨客户。每次聊的内容都较为相近,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这种时候陆博士会觉得自己变成了公司的销售人员。

  好在会见客户的需求并不总是很多。基金经理是基金公司最核心、最宝贵的资产,所有的政策都会向基金经理倾斜,因此只要陆博士稍微向销售部门的同事表达自己的不快,对方就会有所节制。

  跟踪与调研

  对于自己重点关注的上市公司,陆博士永远都是舍得花时间的。一般来讲,对自己主动挖掘的成长股,陆博士每隔两三周就会跑去调研,约见公司高管或销售人员。如果是在股价催化剂将要形成的时期,他几乎是每天一通电话,短则十几分钟,长则半小时到一小时,不厌其烦地与公司沟通最新情况。

  陆博士并不十分信任卖方的研究报告。在这个行业,为求生计,卖方的研究员很多时候是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公正的,而且很多卖方研究员对公司的跟踪调研也不及公募基金勤奋,因此很多信息也相对滞后。陆博士所在的公司有一支行业内小有名气的研究员团队,他们提供的内部研究报告是陆博士决策的主要信息来源,除此之外就要靠与上市公司搞好关系。在这方面,年近不惑的陆博士小有心得。行业里都知道他与几家上市公司关系甚至铁到可做“影子内阁”的程度。这种熟稔可不是吃几顿饭就可以建立的,而是多年来陆博士凭着自己的敬业与勤奋、一通一通电话打出来的。他对此很是珍惜。

   下班后的时间

  见客户,开会,打电话。陆博士的很多下午就是这样度过的。直到下午五点半,他收拾好手头的文件,背上笔记本电脑,准时下班。

  这家基金公司并不十分在意它的投研人员每天会在办公室里泡上多少小时。往往一到五点半,投研部门的座位就全空了。当然,他们也有加班的时候,比如开周例会、投决会时,如果观点分歧大,陆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就会在会议室里人手一份盒饭地一直争论下去,有时会拖到晚上九十点钟。逢开季度总结会,他们的整个周末就算泡汤了,公司会把他们带到比较偏远的宾馆里关上两天。

  基金行业的投研部门加班与否与公司的文化很有关系。陆博士就听说有的公司从投资总监到基金经理每天一收盘就全没影了,有的公司投研部门上上下下都盯着投资总监,他如果在办公室坐到晚上九点,那全部门的人也都要熬到那时才下班。

  和大多数同行一样,陆博士也住在上海浦东世纪公园附近。如果不需要加班,每天傍晚他会搭地铁回家,与妻儿一起吃晚饭。这一两个小时也是他一天中最为放松的时候。饭后他会抱着自己五岁的儿子玩上一阵。晚上八点,他就又坐到书房的写字台前继续读白天没有读完的资料,有时还会翻一翻投资类的书籍。九点钟,他打开电脑浏览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网站,看一下最新的公司公告,为第二天的工作作准备。

  晚上十点,陆博士开始跟圈子里的朋友通电话,交换一天当中市场里的各种信息与传闻,发表见解,稍做讨论。大概打过五六通电话后,时间已经快到零点。万籁俱静,家人早已进入梦乡。陆博士一天的工作也总算告一段落。直到明天的太阳升起之前,他知道自己可以先把投资放一边,睡个好觉了。